老教授:“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,有哪一位有成就的帝王是在七十三岁起步的?没有!可是我们的邓副主席呢?却要向中外宣称:从七十三岁开始,要高奏一首《夕阳红交响曲》!”
与会者热烈鼓掌。
邓小平:“没有你们的支持,我这首《夕阳红交响曲》是演奏不出最精美的乐章来的。”
郁教授家
郁夫人坐在破旧的沙发上接电话:“……我就是郁平的妈妈,有什么事请讲吧……请放心,郁平会准时上班的……为什么要郁平带着换洗的衣服?……什么?郁平全都知道……”电话中传出忙音,她挂上电话,转身一看:
郁平提着一个大书包站在门口,摇着手中的牙刷:“妈!不用为我操心,看!我把牙刷都准备好了。”
郁夫人紧张地:“带它做什么?”
郁平:“住隔离审查室啊!”
郁夫人:“为什么?”
郁平:“就是因为那篇发表在国外的论文。”转身走出家门。
郁夫人大喊一声:“郁平!”踉踉跄跄地追出门去。
还是那座会议室
一位花白头发的女教授激动地:“‘文化大革命’一来,我蹲了七年的牛棚,靠边三年。十年啊!我们如果能跟着共产党演奏《青年交响曲》,那将会为我们的国家、为我们的人民,多做多少贡献啊!”她说着说着失声哭了。
一位年过六旬的科学家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,我们这些留美的爱国赤子就回到了祖国,没有想到却成了‘运动’的重点。虽说夕阳无限好,可已是近黄昏了。”他说着说着淌下了热泪。
邓小平乐观地:“你比我还小十多岁嘛!怎么样?咱们一道共谱这首《夕阳交响曲》好不好?”
年过六旬的科学家感动地:“好!好……”
邓小平:“大家接着发言!”
一位中年科学家:“前不久,我在英国从事科研工作的哥哥回国探亲,给我讲了欧美科学的现状,我深深感到中国科技落后了,决计申请出国留学。可是我们研究所的领导却说我是祟洋媚外,不准出国!”
邓小平:“这是错误的!我们不仅科技落后了,而且我们的教育也大大落后了!下边,对教育如何进行改革,科技如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,你们都要把心里话讲出来。”
郁教授:“说到教育,必须正本清源,中央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功过是怎么看的?换句话说:必须推倒‘四人帮’强加给教育战线的‘两个估计’!”
邓小平:“我可以完全负责任地说:主导方面是红线。十七年中,绝大多数知识分子,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,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!”他吸了一口烟,“我请教育部的同志核对了毛主席的讲话:主席没有说过十七年教育战线是黑线专政,也没有说过老师是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。这两个错误的估计,是迟群他们篡改的!”
与会者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。
邓小平:“从你们的掌声中我感到必须为知识分子恢复名誉: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的,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,都是劳动者!”
与会者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。
郁教授家
郁夫人驻足窗前,望着窗外低泣地叫着“郁平……”
还是那座会议室
邓小平:“下边,请大家就教育制度的改革、教育质量的提高,发表你们的高见!”
一位身着中山装的教授说道:“说到教育制度的改革,大家在山西晋祠召开的‘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’上一致认为,必须废止‘自愿报名,群众推荐,组织审查,领导批准’十六字招生制度,恢复全国统一高考。”
邓小平:“完全正确!很多上山下乡的孩子说:这十六字方针实质L是四字方针,领导批准。结果,有很多德才兼备的青年因为家庭出身、海外关系,甚至是父母受‘四人帮’迫害等等原因,不能上大学。”
郁教授:“相反,有些掌管生杀大权的领导却利用这十六字方针,把圣洁的高考变成了交易。其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封建社会的科举!因此,必须立即恢复全国统一高考。”
“对,对!必须立即恢复全国统一高考!……”与会者争先恐后地说道。
邓小平:“恢复高考好!今年还来得及吧?”
“来得及!来得及……”与会者说道。
邓小平:“好!既然来得及,今年就开始办!”他沉吟有顷,“我们招生的指导思想应抓两条:第一本人表现好,第二是择优录取。另外,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有专长的考生,年龄可以放宽。同时,还要注意招收一九六六年、一九六七年这两届高中毕业生。”
郁教授家
郁夫人泪流满面,双手捧着郁平的衣服坐在沙发上。
郁教授高兴地走进家门,大声问:“夫人,饭烧糊了吗?”他转身一看,惊愕地:“你为什么哭成这个样子?”
郁夫人:“郁平被他
第十集01(4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